
手机:013588666981
电话:0579-82277358
电话:0579-82823019
传真:0579-82823019
邮箱:zhengbang99@163.com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工业城美和路1189号
邮编:321000
浪漫被70后、80后乃至90后常挂在嘴边,但是若论浪漫的年月,仍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学生们的回想更令人心向往之。
当年外地的重生到北京,许多都是在老永定门火车站下车,站外早有来接重生的学哥学姐们等着,他们穿着俭朴、手持风琴、满面笑容。我国科技大学的重生一到,就会被热心的学哥学姐迎上一辆大卡车,然后就有人递给你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着我国科大的校歌,歌词共分三节,每节两句。这边歌词还没看完,那儿就有人拉着手风琴开端教唱。等学生接得差不多时,那些早到的重生现已将校歌唱得铿锵昂扬且声情并茂了。这时,车一发起,手风琴欢快地响起,满车的年轻人合着拍子、引吭高歌,一路唱着到校园。
我国科大的校歌大有来历。歌词《永久的春风》是我国科大第一任校长郭沫若于1958年9月15日挥笔而就。周恩来总理看了后还亲自给改了一个词,将“为建造做前锋”中的“建造”改为“工作”。但由谁来谱曲呢?听说郭沫若为此但是想了再想,他非常喜爱抗大的校歌,所以特地找到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为之谱曲。吕先生不光怅然领命,还为科大的学生带来了其他一个惊喜。
1958年9月19日上午,也便是科大建校暨开学仪式的前一天,我们都正在繁忙着为第二天的仪式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忽然,校园播送告诉我们当即到大礼堂调集。
师生们调集在大礼堂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奉告,郭校长力邀吕骥来校,教师生们唱校歌。我们正在争相传递这个喜人的音讯时,郭老已伴随吕骥从礼堂大门走进来。登上讲台后,郭老热心地把吕骥介绍给我们。吕先生也不多客套,立刻打起拍子,指挥台上台下的师生开端学唱校歌。郭老亦在此列。
自此,同唱校歌就成为我国科大一景。科大在北京的时分,其时每年都有大学生去,后调集的时分,其他校园要喊半响,科大人一唱校歌就把人找齐了。
唱校歌最为壮丽的一次,当然要算1959年秋季,那次声震十里长安街,引路人停步惊叹,成为至今常被提及的一次豪举。
深秋夜晚,寒月高悬。58级师生在京郊密云水库劳动了一天之后,校园用解放大卡车接我们返校。轿车发起后,不知哪个系的同学兴致来了,带头唱起了校歌。刹那间,其他各系的同学都人云亦云,热心传递到每一辆车,逐步高涨,终究声震霄汉。从新建的首都火车站,直穿灯火通明的长安街,经复兴门、公主坟、五棵松,直抵玉泉路校门口,一千多人站在一辆辆轿车装载舱中,迎着北风,忘却疲乏,高歌着“迎接着永久的春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顶峰!科学的顶峰在不断发明,顶峰要高到无量,红旗要红过九重”
但见豪情万丈,真是“恰同学少年,血气方刚”。这情势引得20多里长的街道上,行人纷繁停步观看,成为京城秋季盛事。
爱唱校歌的传统在我国科大一向被存下来,自然地贯穿于我国科大的日常日子中。在校时,常听常唱,校友集会时也是必演的节目。这首校歌带着浓郁的年代颜色,仅就歌词而言,它具有明显的年代的印记。但一起校歌也传递了我国科大人科教兴国、义不容辞的豪情和抱负,它之所以总能引发遍及世界各地的科大人的振作搏击的情怀,也是因其间蕴含着昂扬飞扬、艰苦奋斗的精力。这是一个大学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