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乐动LDSPORTS体育全站官网链接

  • 手机:013588666981

  • 电话:0579-82277358

  • 电话:0579-82823019

  • 传真:0579-82823019

  • 网址:www.zhilongsuliao.com

  • 邮箱:zhengbang99@163.com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工业城美和路1189号

  • 邮编:321000

江汉机械:从“借船出海”到“自主扬帆”

江汉机械:从“借船出海”到“自主扬帆”

类别:

详细信息


  向海扬帆,破浪前行。今年以来,荆州经开区多家企业成功实现出口破零,迈出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步伐。记者走进这一些企业,探访他们闯新路、谋发展的精彩故事。

  被誉为“石油机械设计摇篮”的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所”),成立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70年参加江汉石油大会战并迁移至湖北省潜江市,1991年定址荆州。

  历经60余年发展,江汉所形成了“1+3”(1项主营业务、3项特色业务)的业务架构,培育了连续管作业装备研发与制造、连续管作业技术与工具研发、连续管检测与软件开发、连续管操作培训及连续管工程技术服务等连续管技术与装备主营业务,还形成了油田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石油机械质量检验检测等特色业务,成长为一家集“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近日下午,江汉所生产车间里,正是一番紧张而有序的景象:一台台高大的连续管作业机整齐排列,宛如钢铁巨人,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体检”。工人们穿梭其间,一丝不苟地调试设备、检测系统。

  “这是公司今年的第二笔外贸订单,自6月与某公司印尼分公司签订后,目前已完成近30%的生产进度,预计11月全部交付。”江汉所科技管理部主管李帅站在设备前,指着其核心部件注入头说:“这是一台撬装式连续管作业机,由动力撬、控制撬、滚筒撬和井口装置撬组成,拥有非常良好的运移性能和现场作业的适应性能。”

  连续管技术的核心装备连续管作业机被誉为“万能作业机”。李帅介绍,相比传统作业模式,其作业效率提高3至4倍,综合作业成本却能降低30%以上,它能在不压井的情况下完成钻井、修井、测井等多种作业,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老油田挖潜等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油气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石油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利器。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被誉为“石油机械设计摇篮”的江汉所,紧盯连续管研发技术,并于2007年率先突破,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管作业机,结束了中国连续管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我”有“金钢钻”,敢揽“瓷器活”。2020年,江汉所启动海外布局,开启一场跨越5年的“出海旅途”。

  “海外油田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作业标准都与国内有着较大的差别,甚至设备运输途中的环境变化,都是我们一定要去面对和攻克的。”李帅介绍,江汉所为此专门成立海外工作团队,远赴中东、俄罗斯、印尼等地区和国家考察。海外工作团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更好地与海外客户沟通,公司创造条件,安排设备研发、市场推广等岗位人员脱产学习英语,全方面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依托国内合作客户,江汉所“借船出海”,把设备带出去做工程技术服务,积累国际项目经验。在无数次这样的“牛刀小试”后,技术不断成熟、产品可靠性日益提升。2024年底,江汉所终于迎来第一笔来自海外的订单:印尼某公司订购了一台撬装式连续管作业机。很快,第二笔订单接踵而至。

  “海外客户选择江汉所,是源于我们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能力。”李帅骄傲地说,公司设备总装一次性合格率达98%,产品一次交付率达10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客户收到设备就能直接用。”此外,公司还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保服务和操作培训,“从制造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

  近年来,江汉所自主研发出3大类8种结构28个型号的连续管装备、4大系列90余种作业工具和5大系列60余种工艺技术,拥有授权发明专利60项、软件著作权25项,主导或参与2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2021年至2023年,其连续管装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三;2024年,获批“石油工程连续管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石油天然气连续管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汉所强“内功”,也重“外力”。在出口推进过程中,荆州经开区有关部门在科学技术创新、产线改造、通关流程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全力支持,帮他们快速打通跨境交付堵点。

  “这只是个开始。”李帅语气坚定地说,预计2025年公司外贸订单可达4000万元,到2030年,海外业务占比将提升至公司全部业务的50%,“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加快从连续管技术向超深井、自动化、新能源等新领域拓展。”

  从大庆到荆州,从依赖进口到扬帆出海,江汉所不仅见证了中国石油装备的自主崛起,更以“荆州智造”之名,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记者 王大玲 王章青 通讯员 王子怡)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